本文为部分节选,全文请见后浪漫2024年10月10日微信公众号
PART.2 关于漫画创作
Q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创作漫画的,是机缘巧合还是您心之所向?
恩,确实是心之所向,但确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啊。我小的时候,身边是充满了各种漫画、卡通、幽默画和连环画的,父亲又是美术学院教师,家里有的是纸和速写本,所以走到哪儿涂到哪儿。
80年代,我们身边不仅没有手机、电脑,家里唯一可供的电器,就是我手边这个磁带录音机。所以身边的这些小人书,便是唯一认知世界的视觉途径。我不停地看,不停地画,后来有一天,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移动的图像出现了,电视上出现了精彩无比的武打片。你可以看到,这是我11岁时凭记忆画的武打场面(下图),因为没法对着静止的画面描摹,只有拼命凭记忆画下来,却极大锻炼了我的视觉记忆能力。
上初中时,由于日思夜想的画漫画,每学期所发的20本练习册和每一本教科书上,都全部被我的漫画画满。那一学期末成绩大跌,之后我经历了一次家人和老师联手发动的“严打”,我被严格禁止画漫画了。此后,我努力达成家人的期望,参加了美术高考,考上大学、出国留学、回国工作、赚钱自立,我甚至当上了大学教师,等再拿起笔和纸画漫画,已是20年后的事了。那时已经年过三十的我,在大学里教设计类课程。有一个学期,我犯了私心,申请开了一门《漫画创作》的选修课。这一天,我在图书馆找上课的资料,窗外绿树成荫,长长的阅览室最后一排书架上,在众多日式漫画少女教程的书当中,我发现了一本书,准确的说是一个系列。那是Scott McCloud斯考特 迈克劳德所写的《理解漫画》,《制作漫画》和《解构漫画》三部曲。
如果说有什么书能改变你的人生,或者唤醒你的人生的话,那便是这个人的书了,谢谢你斯考特!还有后浪这些年引进的那么多优质漫画作品,每一本都在激励着我。那时的我,正费尽口舌地向动画专业的学生解释漫画和动画、动漫是怎样的不同的东西。(是的你没看错,大学本科动画专业的学生,有不少居然分不清漫画和动画的区别!)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了居然有人可以对漫画痴迷和钻研到这种程度!我心狂跳着对自己说:想要传达漫画是个多牛叉的东西,最好的办法不是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讲述,而是自己动手去画出能感染别人的作品才对啊!
忽然间,我发现之前困扰我的那些问题:比如自己的插图怎么看都是一股漫画味儿;设计的海报怎么看都像漫画书封面之类的,突然都不再是麻烦了。那些明明都是自己视而不见的优势,不是吗?要解决那些问题,为什么不用漫画作为自己的表达媒介呢?这明明就是我至今为止最擅长也最熟悉的方式啊。我回顾自己的艺术学习和至今为止的所有创作,序列图像的叙事手法和漫画的画法,岂不是我最钟爱和最擅长的方法吗?我对自己说,让那些商业插画、品牌设计、视觉传达,互动设计平面设计字体设计装帧设计多媒体新媒体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统统见鬼去吧!这些东西在统统都是我漫画世界中的一个工具箱而已。我要画漫画!
于是,以这个猴子为主角的故事开始展开了。 那几天,我头脑发热般地罔顾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画了这一组12格的序列图。(下图)画的是一个球鞋脑瓜收到快递送上门的球鞋时的心情。而且最让人兴奋的是,这是我头一次用全彩色上色,此前少年时所画的漫画,统统都是黑白的。在这其中我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挑战。
在那之后,我重启了自儿时起最熟悉最热爱的媒介,丢掉手绘板,回到纸和笔。利用从事教学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将漫画进行剖析归纳,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从头学起。没错,从头学起,即从最基本绘画基本功开始,素描、色彩和三大构成,以及漫画构图、分镜甚至书法,逐步打磨漫画创作所需要的各项技能。为了画出成熟的作品必须在基本功上下苦功夫。自那以来,我不再视自己为一个漫画读者,而是以漫画创作者自我要求。 这些年一路走来,掐指一算已经过去了十年。辛普猴的漫画书第一集已经完成,第二集的创作也在进行了。而这一切,都只是个开始。我还是觉得对漫画所知甚少,但这一脚,我总算是踩下去了。
Q2:听说从初稿到最终呈现给读者的出版物之间,其内容经历过很多次调整,具体是哪方面的调整呢?(包括鞋子设定这种事,如实说就好!)
是的,对任何作者来说,修改都是必不可少的历练。每一个让读者快速翻阅书页、如饥似渴地向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的漫画作者,都得画过差不多上千页的画稿,才会掌握丝般顺滑的用漫画分格讲故事的本领。虽然我有写下文字的大纲,以及根据页数将每页的内容概括写在分镜纸上,但那和真正的漫画剧本还是两码事。这一步骤的缺乏,导致了我的故事分镜画完后,各种难懂,表达不清。于是我把分镜画了又改,改了又画,差不多自己就画了三遍,如此便花费了很多时间。给编辑审核过后,她告诉我何处未表达清楚、何处不合理,我又改。最后,不少画稿是画完后连贯起来读,仍然不通顺或不合理的,我再改或重画,直至我和编辑都认可了之后,才算过关的。
其中改的最多遍数的,是本集的结尾。因为这是一本单元剧的结尾,所以必须把故事做一个完结,要把此前设的各种扣都解开,该留的结也要留下,而篇幅又只能到此为止,真可谓是大费了脑筋。最后几页光是整页重画(包括勾线和上色)就至少三遍,不用说其中的单格的重画和对白修改了。好几次我都以为,这最后一页一定是最后一次画了,谁知最后还是废掉重画。所以现在正在创作的第二集,我老老实实地先从文字剧本开始,把故事认认真真地写完整,然后再开始画分镜。虽然最后的结尾还是大伤脑筋,但积累的经验还是很明显的。至少我现在认为,第二集的分镜和阅读流畅程度,比第一集已经大大改善了。
正版漫画的出版的确是要遵守许多规范的,在知识产权上,我们也有过一些曲折的修改经历。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如果你也是篮球迷或球鞋脑瓜的话),在后浪放出的辛普猴的绘制视频中,猴脚上穿的鞋和成书的鞋是不同的。此前我给辛普猴脚上画的,是一双AIR JORDAN 13的白红色篮球鞋,这双鞋是1998年迈克尔乔丹在芝加哥公牛队的常规赛所传的球鞋,那时还是高三学生的我,眼见他穿着这双球鞋打出了让人惊叹的比赛,完成第二个三连冠。在角色设定中,我就将这双鞋画在了辛普猴的脚下(图014)。而给辛普的好朋友潘达,配了一双街头篮球文化中有符号性意义的黑色高帮的NIKE AIR FORCE1。我想将90年代球鞋文化拉进处处是3D打印的时代中,也可以给漫画增加一个反差点。
遗憾的是,在正式出版的漫画中未经品牌许可画出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商品或商标、并且盈利,特别是主角身上的标准配置,实际上是可能侵权的行为。我们也试图联系品牌方,试图获得对方授权,但眼看出版日期迫在眉睫,等不得对方回应,我只得设法修改这些球鞋。在这期间,我又突破了自己,想到球鞋文化和将来的故事发展,我想也许我应该像设计KIWI一样,干脆自创一个球鞋品牌,凭我对篮球鞋这么多的关注和了解,那又有何难呢?于是我花了几天时间,认认真真构想了一个叫做“赤云”的篮球鞋品牌,描绘了球鞋品牌的故事和历史,并依照此前AIR JORDAN13的配色,给辛普猴替设计了一双白红色的“疾步赤云II”。
没想到把这张图发给编辑大人一看,居然获得了大力肯定。于是我们就决定,把全书每一页的辛普猴脚上的鞋都逐个改掉。这样一来,尽管花了不少时间,但版权的问题迎刃而解了,而且突破了现有品牌的屏障,我可以更加放手地去写后续跟球鞋有关的故事了。我设计的疾步赤云II,比AIR JORDAN13好看的多呢。 这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许多重视原创的影视剧或故事,都会在开始加上一句申明:本片中任何组织、品牌和个人都为虚构,如有雷同,概不负责。这的确是经验之谈,希望各位都能借鉴。在这里也向尊重版权和原创的后浪致敬。
PART.3 关于个人
Q1:听说您目前已经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不参与其他工作事项了。请问之前都做过哪些工作呢?(国内、国外都介绍一下吧,这种对比和对工作的选择聊起来还挺有趣!)
在专业院校负责教学工作等专业研究,和个人创作之间有什么共通和差异之处?
为什么会选择保安这个职业,在博物馆当保安对您的创作有产生什么影响吗?
A:身为漫画作者,靠稿费能负担起自己生活的,不止在国内,在全世界其实都是漫画家中的少数。我当时的打算,是寻找一条可持续的漫画创作道路。前文说到我下决心要画辛普猴的漫画,那时还在大学教课,我曾尝试着能否利用大学教师寒暑假的时间创作漫画。
可惜经过几个学期的亲身实验,我发现完全做不到。因为寒暑假老师都会花很多时间在备课上,而学期当中,忙于教学,心思都在学生身上,根本不可能去画一丁点儿漫画的。这样等学期一过,点子也好,手感也好,早就凉透了。
这一次,我想试试能否在这个不需要动什么脑子的博物馆保安的工作上,挤出时间来画漫画,同时维持自己的生活。这时,我在国内大学教书时的积蓄已经快用完了,再这样下去,恐怕会付不起房租,露宿街头。我再给自己打鸡血,也不可能在那样的条件下画漫画啊。
你知道,博物馆的保安,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贼要抓,大部分时间都是站在那儿发呆的。虽然工资很低,但很多工资更高的工作,下班后仍然要各种不停地耗损你。我就琢磨着,我能不能就这么每天站着,把交房租的钱挣了、边发呆也把漫画的故事也想了,然后利用每周的三天假期(博物馆有两个长达12小时的全天工作时间,所以可以每周连休三天),把漫画这样画下去呢?此外,这是一个世界艺术汇聚的大博物馆,每天的艺术品从早看到晚都看不完,里面的知识我一辈子都学不完,还四季如春,不用坐我最讨厌的格子日光灯办公室,种种优点,岂不妙哉?
于是就这么着,我接受培训、穿上制服上岗,兜里揣着哨子、无线电通话机和速写本,成了一名画漫画的博物馆保安(或是当保安的漫画作者?)。其实,当博物馆的保安,是件非常漫长、耗体力的工作。长时间的站立和不厌其烦地回答游客的问题,会耗光绝大部分的精力。每周工作的四天,回到家都是目光痴呆的状态,必须努力让自己快点打点完生活琐事,集中精神上床睡觉。然后在连休的三天里,也要抓紧每一分一秒,按计划画漫画的稿子。
好在这时我已经开始进入勾线的环节,不像画分镜时会时常卡住。对创作漫画而言,一天的工作如果第二天没接着来,断掉的话,下一天再来就会要从头开始,效率会非常低下,所以连续三天的工作,那段时间可贵的像金子一般。在博物馆上班时,每两个小时站岗后,会有半小时的休息时间,除了吃饭,我所有的休息时间,只要没有累到必须闭眼睡觉,都会拿出分镜和速写本工作。在每次分配到僻静的画廊站岗时,我也会拿出随身的小速写本,记下自己刚发呆时想到的想法,或草稿。因为这个,没少被保安小队长们批评。(见下图)
这份保安工作最好的奖励,就是每天开馆之前那十来分钟,当我们已经被分配到了当天值班的画廊、可以静静的独享空无一人的画廊、和艺术品单独相处的那些时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的中国展区有一个苏州园林的庭院,那是70年代的时候,博物馆到苏州请的工匠,到这里来现场建造的。园角有一流水的小鱼池,顶上是透光的玻璃天顶,敞亮又通透。没有游客的时候,这个地方非常安静宜人,几乎是所有保安最喜欢的地方。对我来说,那里就是解乡愁的地方。西方的油画雕塑,画的再好,看久了会腻,而中国文人画的山水画、书法,还有佛像,是永远看不腻的。
我保持着这样的节奏,在兼职的状态下,完成了第一稿的黑白勾线。说实话,这种工作状态,对年逾40的我身体的损伤和压力还是很大的。因为这种长时间站立的工作,虽然一日下来步行上万,但其实和锻炼身体还是两码事,对膝盖和踝骨的损伤很大。你可以看到很多年纪大的博物馆保安,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由于时常要补休息三日未画完的画稿的进度,有时我不得不在只睡3-4个小时的情况下去上12小时的班。渐渐的,身体还是出现了各种不好的状况。2020年3月起,因为疫情的关系,整个纽约都停摆了,大都会博物馆也闭馆。数月后,他们又叫停了大部分保安的工作,一直到来年的夏天才让我们恢复入职。也是在这期间,我抓紧时间,把上色和电子完稿都仔细做完了。
等到开始构思第二集的故事时,也就是工作三年后,我开始觉得这份工作倍感煎熬,已经无时无刻都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了。之前说过,构思故事,写作和画分镜,一天完成后第二天如果断了,第三天又得重头开始。那一段时间,虽然疫情最严重的一波已经过去了,但各种让人不安的、世界要进入动荡的感觉非常强烈。我隐约觉得,不能这么耗下去了。对一个四十多岁的漫画作者来说,体力和脑力都是有限的,其创作黄金期可能就在这几年,这段时间过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想到这里,看看自己还有一些存款,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勉强活下去,便毅然辞了职。告别了这份工作,调理和锻炼身体,开始全职创作第二集的故事。
Q2:每个职场都是一个江湖,涉足多种工作领域的您应该经历并了解到不少不同的“江湖法则”,这么多现实素材可以直接拿来描绘,为什么偏偏要挑战难度最高的虚构题材进行创作呢?
A:哈哈,我的现实生活没什么可画成漫画的。我即不是街头篮球MVP,更碰不到上来就一个跟头把我踹翻在地的猫耳朵美女。而在我虚构的故事里,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就怕你想不出来。这不更好玩吗?
而且,关于现实素材,我无法将生活中的家人或朋友放进故事中去。因为凡是讲故事给人听,必然是要根据讲故事的发展添油加醋,增加戏剧性,那样故事才会好听。而将亲朋好友进行故事性的描述,其实把自己和他们之间的私事公布于众,读者读了越是觉得有趣,对他们却越是觉得隐私受到了侵害,是会伤害到他们的感情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给自己定下规则,绝不把真实生活中的亲人好友,照搬进故事中。不过,所见到的人们,其人格或性格的一部分,或是某些对话、某时的感受,却是可以打散了装进各个角色的。
Q3:您有没有什么想对读者朋友们说的话?
A:创作一本漫画,从构思故事开始,到一格格画出来,经过编辑,再由印厂做成书本,送到读者手中,待读者翻开阅读,翻到最后一页,这本漫画才算真正完成了。如果读者朋友读完,会抬起头说:后面呢?还有吗?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了,因为这是我每一天的努力目标。
辛普猴的身上,有那个曾经不论刮风下雨,都在球场上挥汗如雨、对着烈日或是路灯一次次练习跳投的你;也有顶着客户的催促、背负着要付的账单,却倔强地要把手中的活做到自己满意的你;还有着明明自己身陷囹圄,却路见不平、看不得弱者受欺凌,选择挺身而出,并因此遍体鳞伤的你。生活不会停止,他会不停前进,我也会不停画下去。而你,也要自强不息。
希望大家阅读愉快,请多多关注后浪出版的好书,我要回去继续画第二集啦,回见!
END
漫画作者的世界,各有各的起点。从2014年画出第一张辛普猴的速写,到2024年完成的漫画出版,其间的分镜设计、剧本写作、勾线上色,都是一个个需要从零开始挑战的关卡。就在今年,这个令“福瑞控狂喜“的奇幻世界终于开始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长达三期的《辛普猴在纽约公共图书馆》作者专访就此落下帷幕,而辛普猴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辛普猴”系列第二集正在紧锣密鼓地创作中,敬请期待!
本文为部分节选,全文请见后浪漫微信公众号